产品企划、开发采访 追求更高的性能
生物显微镜“ECLIPSE Si”为在医疗、研究机构工作的病理医师、检验医师、检验技师、以及努力成为这类人群的人们提供支持,使他们可以“舒适地操作”和“集中精力进行检验”。在关乎我们健康的产业现场,就这款以最大限度提高性能为目的而开发的产品,让我们来听听企划、外观、设计者们的心声,他们是如何把为用户着想的理念具现化的。
从了解用户开始
西乡:主要用户人群是病理医师、检验医师、检验技师,他们的职责是基于患者的活体组织和体液等样本查明病因,或者进行查明病因所需的检验。通过这样的工作,他们支持着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这款产品的企划就源于我们深深了解这种现状。多个团队分工合作,开展了现场调查,以及以电话、邮件等方式开展了采访和问卷。从结果中我们发现,在工作中感到身体疲劳的人群超出了预想。于是,我们思考制作一款显微镜,它可以帮助用户更舒适地致力于检验。
小林:我担任产品外观设计,也走访了多个现场。让我印象很深的第一件事是,每位受访者一天之内要进行大量的检验。其中甚至有的受访者必须观察数百份样本,要以相同的姿势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于是,我总结出设计的重点——镜筒可以自然的坐姿持续观察显微镜、高度较低的紧凑型载物台使得检验时手部可以流畅操作、操作系统的形状贴合操作者的手部、具有紧凑・轻量型的结构同时保持所需的刚性等。
佐藤:小林的设计理念基于用户的呼声,我与细野共享这一理念,担任了臂部和载物台部分的设计。我面临了许多难题,如同时确保刚性和轻量化、组装重要光学部件等的同时将载物台高度比以往机型降低约50mm等。
细野:我主要担任镜筒部和安装物镜的物镜转换器部的设计。镜筒部采用长时间观察也不易疲劳的设计。物镜转换器(5孔)搭载有状态检测功能,可以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使用的物镜的类型和倍率。
佐藤: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部分,都是经小林、细野和我反复讨论后才反映到设计中去的。所有设计,都是以用户可以舒适地集中精力进行检验、发挥更高性能为目标。
为用户着想的理念渗透至细节
西乡:通过用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人感到工作造成了眼睛和肩部疲劳。这是由于长时间以相同的姿势观察显微镜造成的。因此,我们认为能够以更自然的姿势进行显微镜观察的人体工程学设计至关重要。同时考虑到对眼睛造成的负担,我们搭载了调整亮度的灯光亮度管理功能。此外,我们还考虑到在实际现场,桌面上不仅要放置显微镜,还需放置电脑和样本等,因此尽可能缩小显微镜的放置面积,使用户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有限的空间。
小林: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上,我们着眼于设计与手部相贴合的大小和形状、位置等。例如安装物镜的物镜转换器,采用了更易旋转的形状。然后,调整载物台位置的X、Y轴手柄,我们有意识地设计其形状和布置,使之在触摸到时即可识别、更易操作。此外,载物台上的标本夹片旋钮的形状设计成易于用拇指操作。这些设计的目的,都在于使用户无需从目镜移开眼睛,即可顺畅地进行各种操作。
佐藤:设计时特别考虑到的是,除了标本夹片旋钮的凸起之外尽量减少凹凸,连螺丝部件也不露出于载物台表面。这样可以顺畅更换样本,并且在清洁载物台时更易擦拭。此外,为了不勾住衣袖,将载物台设计为圆角。也考虑到安全性,用护罩围住载物台驱动齿轮,避免手指接触。
细野:从目镜上只要稍稍移动视点,载物台和液晶显示器即会进入视野,因此需要确认样本和设置时,执行最小限度的操作即可。镜筒上部可以安装显微镜数码相机Digital Sight 1000*,且无需安装工具。此外,转动物镜转换器切换物镜时,会切换至记录下来的最适合的光量,无需繁琐的调整。我们以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来支持用户。
*仅供研究使用
构筑生物显微镜的新标准
注:附列于各研究者侧的机构与职务信息仅代表访谈当时其所在的机构及担任的职务。